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都存在大量的课外补习现象,这是事实,不同于官宣。
官宣对于补课一直都是表态非常高调,一方面禁令、制度齐出,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;另一方面,也不断规范校外辅导机构的办学行为,看上去,确实想了许多点子,用了不少办法。
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施策,取缔了一些违规的校外辅导机构,整顿了一些不合格的辅导机构,查处了一些顶风补课的在职教师,一些地方也组织在职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责任状,承诺绝不开展有偿补课。确实给人感觉,这次是动真格的了。但若说已经基本扭转了补课成风的局面,取得了专项治理的决定性成果,尚有些言之过早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众所周知,无论是寒暑假、双休日、重大节日,或是晚上,只要学校不集中开课,大街小巷都会看到行色匆匆的家长和孩子,奔走在去往辅导机构或在职老师家中的路上,风雨无阻。
这种场景,大家早就见惯不怪,习以为常。对于主管部门的不告不究的态度,大家也心知肚明,心照不宣。只要不是太过分,太嚣张,大家宁可当作看不见。
毕竟,只要不存在胁迫或诱使,不对他人和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,补课这种事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外人也不好过多干涉。
最关键的是,补课对于不少孩子来说是刚需。
家长肯为这事大方爽快地掏腰包,谁也没办法去劝阻。家长们都不敢让自己孩子过早地败下阵来,在高考这条目前来说仍然特别重要的赛道上,因为自身的原因提前淘汰。
不少家长担心的是别人的孩子补课,自己家不补就会处于竞争劣势位置。这是人之常情,剧场效应下,家长的焦虑在所难免。
所以,就算节衣缩食,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孩子补课。坐视不理,需要多么强大的心脏!这样的家长现在日渐成为少数。大家都觉得钱花下去了,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一点吧?
这种想法的家长一多,家教市场就庞大起来。巨大的利润面前,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。不管怎么制约,想给孩子补课的、提供补课的机构和老师,总会想到新的应对方式。
只有内心真正强大,不单单以成绩来衡量孩子的父母,又或者对孩子的未来有确切把握能够妥妥地安排的父母,才会有意识不让孩子去补课。还有一种就是对孩子听之任之,漠不关心,或者舍不得、掏不出补课费的家长,也不会送孩子去补课。除此,其他的人,在席卷而来的补课洪流当中,不得不随波逐流。
我想,什么时候,孩子们面前有很多很多条走向成功的路,或许不然就会成为历史了吧。
关键词: